全民瘋奧運,網路上篇篇發文也幾乎都與賽事沾上邊。有平日不關心體育的政治人物搞錯選手運動項目還跟風發祝賀文,也有大企業家呼籲政府應該給金牌選手一億獎金,才能改善運動環境。其中一則發言特別令人驚訝,引起一陣譁然。一名身為運動相關產業的「學者」在恭喜郭婞淳奪金之餘,竟說「舉重特別容易受傷,且訓練過程不人道,因此已開發國家早已不重視,尤其女性骨盆結構不同,特別容易受傷,重則無法生育,讓他非常心疼。如果郭的金牌是跳水、體操該有多好」。很多網友看了紛紛批評他的言論不僅不符合運動科學,還很歧視。雖然作者不久後就刪文,但身為一個有在「練」的婦產科醫師,還是忍不住回應。
首先,競技運動絕不能和一般運動混為一談,運動員的訓練往往得不斷挑戰極限,而不單是以健康為目的。嚴重的運動傷害在各個項目都可能出現,只是好發部位不同。好比就有跳水選手因壓力衝擊造成網膜剝離;體操選手摔地造成頸椎骨折、下半身癱瘓;郭婞淳也曾在練習時右大腿不慎被槓鈴砸傷,導致肌肉嚴重撕裂傷。而這樣的傷害男女都一樣,可沒有在分性別的。
然而就是因為這樣的潛在風險,選手在訓練的安排上絕不只是土法煉鋼的拼命練,還得兼顧飲食、按摩放鬆、恢復甚至心理諮商,也就是所謂科學化訓練。即便其完整程度可能因選手的資源、待遇不足而受限,但任意地以「非人道」三個字指控舉重訓練,我認為實在有失公允也毫無根據。
@@舉重真的會傷「生」?
再來,舉重是靠下半身爆發力、純熟的重心轉移技巧將重量舉過頭,又不是直接把幾百公斤的槓鈴壓在骨盆,何來傷骨盆之有?即便男女骨盆結構確實不同,但也沒任何證據指出女性骨盆就特別脆弱,不適合高強度訓練。規律訓練下,女生也可安全地扛起比男生更大的重量。
更何況,骨盆有沒有受傷和能否生育並無關連。我就曾幫嚴重車禍導致骨盆骨折的女性接生,接生過程並無特殊,結果也非常順利。
不過,也就是這樣似是而非的評論,讓許多人認定女性練重訓會傷害到下半身。尤其是閉氣用力會讓子宮下垂受傷而影響生育,甚至用威脅的口氣說「妳現在練得很開心,以後老了就知道慘!」每次我都很想大聲的說「到底是慘在哪?拜託,子宮和女人一樣遠比你想像的強壯。」
事實上,子宮位於骨盆最深處,是最不容易受傷的器官,造成子宮下垂最大的原因也不是重量訓練,而是懷孕時不斷長大、天天壓迫骨盆底肌的胎兒。
而女性更年期後因雌激素低落,骨質、肌力也會流失的比同齡男性快,再加上平均餘命又比較長,因此女性長輩往往較容易罹患骨質疏鬆、肌少症,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。要逆轉這種狀況,最有效的反而是重量訓練啊!因此,這些年來,我常開玩笑地說,為了促進健康,女生不一定要懷孕,但是一定要重訓!
其實運動不分性別,槓鈴前不分男女。從1900年巴黎奧運首度開放女性選手參加以來,女性參賽的比例越來越高,項目也更多元。今年東奧有近一半的女子選手,其中不乏有媽媽、孕婦參賽。且這次也增加了許多男女混合項目,好比混打羽球、桌球。我想對於運動,女生要的不是不知所謂的心疼,而是能運用身體從事她熱愛運動的自由。
#別來告訴我怎麼做我自己的身體我最懂
更多女性身體知識,請參考我的新書『無框身體』。
線上分享會目前熱烈報名中!